创造“德阳速度”的背后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援建芦山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纪实
■情系芦山 线日上午,在芦山县琪雅服装公司举行的德阳市援建芦山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交接仪式上,当德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易杰将象征标准厂房的金钥匙移交给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周建华时,当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成金与芦山县委常委、副县长邹克灵签署项目移交备忘录时,标志着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援建的芦山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大功告成,至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口援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工程,由经开区直属企业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业主进行代建。经开区党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于今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7月15日顺利将主厂房建成,并移交使用方使用,创造了援建芦山的“德阳速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这“德阳速度”是如何创造出来的?这背后无不凝聚着援建各方的辛勤和汗水,凝聚着德阳人民对芦山人民的无私大爱!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经开区党委成立了援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负责援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德阳经济技术开区党委书记杨建明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成金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经开区直属企业高新建投公司为建设主体。要求各责任单位务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次援建工作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市援芦前线指挥部的指导下,高新建投公司积极同芦山县政府衔接,带领勘察设计单位多次现场踏勘,收集地质、水文、环境等建设相关原始资料,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为本次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援建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3年12月17日,由副市长王箭召集相关部门确定了设计和地勘单位,并在2013年12月23日完成了初步方案设计;2013年12月2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取了初步方案的相关汇报,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2013年12月30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视察芦山县产业园区现场,听取了修改后的方案汇报,并认可。
经市政府批准,按照应急工程于今年1月8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了清单编制、工程监理等中介服务机构,2014年1月15日,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确定了施工单位,并于1月18日如期开工。
根据市政府安排的援建资金额度,经开区党委按照安全美观、经济适用的原则,与设计单位和住建局专家共同反复论证建设方案,优化施工图设计,并多次与芦山县政府协调援建范围的有关事宜,同时经开区财政局、审计局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
高新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工行德阳庐山支行设立了专用账户,由专人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经开区财政局、审计局对工程的建设过程及资金使用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经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查后,逐笔支付工程款,以确保工程建设资金足额到位。
在建设过程中,经开区党委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督战,并就质量安全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做好有关防范工作;二是加强质量管控,现场监督人全程监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施工,把质量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三是严格按照市政府和经开区管委会关于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办法,实事求是按进度依程序及时完善工程相关资料。同时,业主现场代表和监理人员头部时间按规定制定了质量安全监管计划,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完善了责任制度,并进行人员分工,每周召开一次质量安全工作碰头会,总结和安排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工作,业主和监理人员随时全程蹲点在施工楼层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整改,时刻保证监督无盲区。
在德阳援芦前线指挥部的关心和指导下,通过施工企业的大力配合和努力,没有发生过一起质量安全生产事故。通过现场所有施工人员白加黑、五加二、昼夜不停地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7月20日之前实现试生产”的既定目标。该工程项目并被省住建厅评为“省结构优质工程”和“省标化施工工地”。
根据市委、市政府引入琪达制衣的业态需要,经开区党委多次与琪达制衣协调磋商,在施工中尽力满足入驻企业将来的使用要求,在施工组织方面,积极为企业生产设备的安装提供时间和空间,为7月20日实现试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琪达制衣在芦山投资入驻的琪雅服装公司在标准厂房正式投入生产,为芦山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