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食物链”重装德阳再一次起飞的机会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行政权力只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真正决定一个城市未来的,依然是经济,而决定经济的,是产业,是这个城市的根基。
2022年上半年四川各市州的GDP大家已经看到了吧。
成都就不拉进群聊了,老大哥的地位无人能撼动。四川其他各市州,除了自贡和广元还没有官宣以外,其他各市州的情况都在上面了。
很多人都很关心GDP,因为它是反映经济质量的指标。决定一个城市未来的,是经济。决定经济的是产业,产业是一个城市的根基。
产业的强弱会表现在GDP数据上。
每个人都有标签,每个国家也有标签,比如“世界警察”说的是美国,“美国小弟”是加拿大。
每个城市也有标签,比如牡丹花城洛阳,煤都抚顺。
标签的背后,是什么?牡丹花对应的是旅游,煤矿则是能源、资源。
标签的背后,都是产业在支撑。那么四川各市州,比如科技城绵阳、酒都宜宾、装备智造德阳,这些标签的背后代表产业是什么?
标签的背后是主导产业,而像有些城市,不看产业结构我们也大概知道一个城市的主导产业,比如甘孜、阿坝,必然是以旅游为支撑带动的第三产业更强。
比如甘孜的三产对GDP贡献率为62.54%,绝对主导。像绵阳、德阳、宜宾,这些排名靠前的城市,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也是有深厚的家底的。
当然,一个经济结构健康的城市,必须什么都要有。不过,其中的第二产业,即工业差别大了,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很大。
从四川各市州经济结构看,就看得出来,排名靠后的,第二产业不行,普遍第三产业都不会太强。
一个城市没有工业,只有第三产业作为核心产业,比如只靠金融,旅游服务行业,遇到疫情洗白。何况金融也必须有实体行业作为支撑。
从房价到区域,从中产到相亲,甚至连小孩看的动画片都存在鄙视链。产业,同样存在“鄙视链”,更严格的来说,是一条注定而又残酷的食物链。
资源型城市永远处在食物链蕞底端,加工制造型城市处于中低端,是平台性城市,消费型城市提供需求,而蕞终,金融占领制高点。
比如在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的内华达州的城市,必然层级低于芝加哥、底特律等制造型城市,而芝加哥、底特律却要在硅谷面前低头,硅谷的公司又不得不在纽约上市,才能取得成功。
内华达州城市——芝加哥/底特律——硅谷——纽约,形成一套产业食物链。
甘孜、阿坝、凉山州,巴中、雅安、广安。
比如阿坝去年重工业产值214.3亿元,其中主要产品是什么?铁矿石原矿、碳化钙、原铝、铁合金。
再比如巴中,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14.45亿元,排名很靠后。巴中主要工业产品有哪些?石墨及碳素制品、钢化玻璃、鲜冷藏冻肉、家具。
一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困难,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新的财富来源。
转成什么呢?都转型旅游业,赚得到像以前一样多的钱吗?不可能的,还是要找到其他合适的第二产业。如果找不到,人口就会流失,城市在几十年内渐渐收缩。直至降到新的产业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
弱的比如内江、广元、资阳;中等的自贡、攀枝花、遂宁、达州、眉山;强的泸州、德阳、绵阳、宜宾、南充、乐山。
强的基本上就是原来的副中心城市候选。
你看,四川稀有金属主要分布川西高原,矿产资源在攀西,磷矿在盆地西部,像绵竹、什邡以前很多矿场。所以他们偏资源型城市。
而制造型城市,要不地理位置好,要不历史机遇把握得好。所以,工业的强弱有别。
看他们制造的主要产品就知道,比如遂宁制造什么?电子元件、手机、灯具、饮料、酒、纱、布。内江的主要工业产品,混凝土、瓷砖、饲料、水泥、钢材。
南充有汽车产业链、产业园,吉利、北京博萨、人本、日上车轮等上下游企业。
宜宾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酒、还有智能手机等产品,五粮液、宁德时代、凯翼、朵唯、康佳等等企业。
绵阳的汽车、手机、电视、显示屏、半导体、电子元件等产品,长虹、京东方、理想、威马、九州等企业。
德阳的发电设备、汽轮机、光缆、汽车等医药食品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先进材料产业,东电、东汽、东方风电、国机重装、特变电工、一汽解放等企业。
这就是产业决定其定位,而定位又决定城市的发展未来。一个以矿产为主产业的城市,永远不会强过一个制造型城市,无论你的开矿技术多么先进、产量如何高,你始终处于城市链条的底端。
绵阳有科技城,宜宾有动力电池特色小镇,德阳就清洁能源特色小镇。
技术含量高、脑力为主的生产,就决定城市所处的层级较高。
以往你所认知的德阳重工业印象,是不完整的。德阳制造,不止制造,还是智造,是极具科技含量,科技创新实力的。
始于制造业,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
始于制造业,德阳手握着两大产业,一个是清洁能源,另一个是数字经济。
只有第二产业的基础夯实了,再有机会在第三产业上发力。德阳的第二产业名声早已在外,经济实力大家也看得见。
否则怎么从一个农业小县变成今天的模样,未来德阳在第三产业上还会继续发力,怎么发力?
加“数”前行,德阳正在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和特色的“智慧路径”,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比如,打造四川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区、西部数字经济重镇、“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的天府数谷。
已经引进光大特斯联、海尔卡奥斯、南威软件、时代飞扬、58同城未来产业学院总部、爱奇艺智能、阿里巴巴客户服务中心、优刻得等多家重量级数字经济企业。
作为载体的天府数谷,现已逐步形成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数字产业聚集发展态势。
比如总投资100亿元的万石控股“德阳数字科创城”。
去年4月27日,万石控股集团摘牌德阳天府数谷板块4宗地共182.69亩商服用地,标志着可以数字科创城在天府数谷吹响数字产业奋进的号角。
目前1号地块的8号楼和9号楼已经封顶。
1号地块目前打造的是极致稀缺的3-5层低密度花园式企业总部办公基地,营造一个“生态+产业”相和谐的“微城市森林”。
整个德阳数字科创城,用地规模约2300亩、总建设用地约811亩、总建筑面积超100万㎡,总投资超100亿元人民币的超大型数字经济产业产城一体综合项目。
根据规划,德阳数字科创城涵盖未来公园、创意中心、智慧湾区、云谷半岛、凤翥澜山、科创中心这六大主体板块和寿丰河生态景观。
将以10大科技产业为核心,以科技与创新为引领,引入科技信息化产业链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已经签约南威软件、网链科技、太极云软、四方伟业、北京友虹、抖购科技、昱方智能等多家数字产业相关企业。
德阳数字科创城重点打造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制造、创新创意等八大核心高新领域,成为德阳市以数字经济产业为核心、宜业宜居的新型生态数字科创城。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数字经济生产比重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而且这还是一种绿色、创新、可持续的高质量经济范式。别的城市都在抢,都在抓,德阳岂能坐看,必然也会大力发展。
去年,2021年,德阳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1166.62亿元,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同时,数字经济也已经被纳入德阳五大核心支柱产业之一,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德阳在做转变。德阳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路线图——从“德阳制造”到“德阳智造”。
以制造闻名的德阳,要变成智造,靠什么?
就是数字经济的赋能,工业企业和工业设备上云上平台,制造业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
以此,德阳数字化转型之路,将开启新一轮的极速前进。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