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
蟠龙社区:由原头部社区变更而来。…[详细]
合圣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万佛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盐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宝峰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三叉河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海棠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凤雏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接引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小鞍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换马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太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以秦也蜀的蕞后一道关隘白马关得名。白马关,借用历史上汉高帝骑白马路过此地、庞统和刘备曾在山下互换坐骑的两段历史,而将此关正式定名为白马关。
2022年1月,白马关镇被评定为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白马关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7年10月,白马关镇荣获四川省首批省级森林小镇称号。
2016年12月,白马关镇入选为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白马关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1年7月,白马关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白马关镇,位于四川省罗江县城西五公里,横亘于成都平原东北,自古为东西两川分界,白马关镇幅员面积38.8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人口1.4万余人,因境内有三国古蜀遗迹而闻名于世。
白马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三国时期刘备军师庞统乘白马攻打雒城于此中箭身亡而得名,后众人为纪念他在这里修建了庞统祠。2008年来,随着三星堆的发掘,三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以庞统祠为中心,由庞统祠、庞统血坟、落凤坡、张飞点将台、古驿道、换马沟、龙洞仙踪、八卦阵石林倒湾、大霍山万佛寺、芙蓉溪、桃花溪等构成的集儒、释、道等人文景观并兼,融奇石沟壑、森林等自然景观为一体,内涵丰富的白马关古蜀文化遗迹吸引了国内及日本、港澳、台湾、东南亚各国大量的旅游参观者。
白马关地处丘陵地带,一年四季气候湿润温和,野生植物品种繁多,有药材、菌类、牧草等资源,天然植被是以柏树为主的乔木和以野苹果为主的灌木。境内胜产西瓜、花生和辣椒。尤其是白马西瓜因其优质高产、味美汁甜而深受本地及周边地区人民的喜爱。
白马关处于川陕要道,国道108线、成绵高速公路宝成复线公里。交通、通讯便利,以铸造、化工、建材为主的民营、私营企业巳形成一定的规模,随着境内天然气温泉、浅层天然气被进一步开发、利用。相信将为白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后劲,增强活力。
2019年,撤销蟠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白马关镇管辖,白马关镇人民政府驻顺龙街44号。
白马关景区是德阳三国文化旅游线上一颗重要的明珠,依托蜀道五关之一、军事重镇——白马关建设而成。景区内除了庞统祠外,还有庞统被射落马的落凤坡、刘备安葬庞统的庞统墓、以徽派迷宫院落为主的倒湾古镇
四川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古时剑南五关之一的白马关。白马关地处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三国时称绵竹关,隋唐时称鹿头关,五代时始称白马关,沿用至今。作为古时蜀都的蕞后一道军事屏障,自三国起到清代止,白马
【北关楼入口处】白马关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蕞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的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
《三国演义》中所述庞统尽忠处,因小说及影视作品,“落凤坡”名气很大。坡上有一大墓冢,传说为庞统中箭处,乡人称为“血坟”。墓高约3米,周长约30米,墓北有石碑一通,上 书--“汉靖侯庞士元之墓
金牛古道白马关段,南起白马旧场,北至落凤坡,全长4.7公里,原为青石铺就,路中有车辙,现条石基本被毁,仅庞统祠内、金家垭口、落凤坡三段较为完整,为四川保护蕞完好的金牛古蜀道。古道开凿于公元前
(1734~1802) 清代著名文学家
区划: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
·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
·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019年德阳部分乡镇区划调整方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