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德阳经济开发区“三新”主导打造千亿工业园区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8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主体园区之一,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是四川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优秀园区和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500亿园区)。截至目前,开发区已有各类企业1100余家,工业企业4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户,产值和销售过亿企业22户,产值上10亿的企业3户。
4月27日,国家级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再次令人侧目——15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81亿元。
其中包括中国旭光高新材料集团投资43亿元建设5万吨/年聚苯硫醚(PPS)树脂和1.5万吨/年聚苯硫醚纤维两大规划项目,烟台台海集团投资15亿元开建核电设备制造项目,上海汇益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液压产品加工装配生产基地项目等。随着这一批涉及“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项目的开工,德阳经开区向“奋力打造1000亿工业园区”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在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中,由旭光高新材料集团投资43亿元的两大PPS项目尤其值得关注,该项目建成后将位居全球聚苯硫醚同类产品的首席地位,总规模占全球60%以上,居世界头部位,还将拉动聚苯硫醚上下游产业链新增产值几百亿元。
这一项目的建设将使经开区在新材料领域的国际地位极大提升。“我们的‘三新’产业目光一直都瞄准产业高端,瞄准全球市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友成介绍,经开区不仅在新材料领域的地位愈加凸显,新装备、新能源领域的优势也基础雄厚,后劲十足。依托二重、东汽、东电等龙头企业,目前全国50%以上的核电产品、40%以上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燃气轮机是德阳制造,全市已初步形成了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多电并举”的新能源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德阳经开区目光长远、高瞻远瞩,专门邀请了两位国务院参事,拟成立全国新能源装备联盟,成立工业研究院。同时,与国家专利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着眼于打造世界知名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和高端生产基地,打造世界头部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基地。
高位起跳的战略新兴产业优势,将为未来德阳经开区在“三新”产业发展中先拔头筹。
凝心聚力毫不动摇推进“二次创业”
2010年,德阳经开区实现历史新跨越——升成国家级经开区;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突破500亿元,成为成都之外全省首个突破500亿元大关的开发区,提前两年进入四川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
面对辉煌的成绩,德阳经开区管委会丝毫不敢倦怠。激流勇进,不进则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征途上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何让这块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熠熠生辉,成为决策者们在2011年需要解决的头部个问题。
“认清新形势,增强全区干部职工作风转变的紧迫感。”李友成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步之年,只有抓住机遇,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才能真正实现高位求进、加快发展、跳起摸高,争当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排头兵。
基于这种认识,德阳经开区未雨绸缪,将今年定为“效率年、服务年、创新年、项目年”,一季度中心组学习会率先拉开了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大幕,以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以作风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的课题。
通过作风建设的系列活动,德阳经开区在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确保政令畅通,落实力显著增强,迸发新的工作激情,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思想解放创新发展上出新招,“十个意识”明显增强,风清气正、团结协作,市委、市政府高度认可、社会各界口碑有佳等“十个方面”取得新面貌、实现新变化,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二次创业”,以“二次创业”凝魂聚气,加快发展,高位求进,努力建设为德阳经济的发动机和重要增长极,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努力实现1000亿园区的奋斗目标。
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在全省重点培育的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中率先并提前两年实现500亿工业园区目标(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开发区第二位,在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列第五位,全国排第四十位)。全年实现GDP177亿元,同比增长14.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0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05.89亿元,利润总额27.5亿元,利税总额42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