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金融“活水”释放发展动能德阳经开区加速启新程
轰隆的机器声、忙碌的生产线……热气腾腾的景象,释放着“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强烈信号。当前,“重返前三”已成为全市上下蕞广泛的共识、蕞主要的工作。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2023•开局起步勇争先”专栏,各路记者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企业生产车间采访报道,生动展现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用实干为新年起笔作答的干事热情,全面展示各行各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充分反映全市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触摸德阳开局起步新脉动。
春节期间,四川东方水利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铆足干劲加快生产。
春节假期,在德阳经开区辖区的四川东方水利智能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隆隆轰鸣,产品有序流转,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扎扎实实地过了一个“忙年”。
“春节期间,管理人员、工程师和工人师傅都根据生产需要加班加点,轮班连轴转。”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个春节,正加紧生产黄河玛尔挡、羊曲、大渡河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枢纽等重大水利水电项目的产品。
记者看到,厂房外,金沙江向家坝、岷江龙溪口航电枢纽等工程的拦污导漂系统主体部件已完工。“我们立志成为水利水电绿色智能装备行业引领者。”东方水利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强指着一条忙碌的生产线介绍道,这里生产了金沙江白鹤滩、汉江旬阳水电站等国家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利机械装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给予的大力支持。”李强回忆说,地方金融部门对企业开展的“应急转贷”业务,有力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的压力,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企业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李强说,“公司现在是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并已向北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目前正在审核问询阶段。”他进一步介绍道,“公司已新征142亩工业用地,将新建‘水利水电绿色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未来发展将越来越好。”
应急转贷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等是德阳经开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德阳经开区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搭建政银企融资平台、加快金融产业园建设、千方百计“留人才”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形成金融业态聚集效应。同时,积极开展应急转贷、“园保贷”、创业担保贷款等业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截至去年统计显示,德阳经开区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实现451亿元,同比增长18%;贷款在贷余额352亿元,同比增长28%;新增贷款79亿元。在解决企业融资难方面,应急转贷入库企业已达60家,2022年帮助企业获得应急转贷资金6750万元。“园保贷”入库企业13家,2022年帮助企业获得“园保贷”资金3900万元,被评为全省2022年度“园保贷”项目运营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减税降费促企发展方面,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新增减税降费、缓税缓费等9.1亿元,有效助企纾困,促企发展。
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我们将继续实施‘一对一’金融上门服务,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今年将推动一批企业IPO上市,一批提交IPO上市申请,一批新三板挂牌。”德阳经开区财政金融局金融办负责人蒋斌介绍,目前,德阳经开区已有7家企业成功入围省上市后备资源库,推进后备企业上市工作全市领先。同时,德阳经开区正在加快建设金融产业园,编制《德阳现代金融产业园发展规划》积极谋划新的运营管理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调动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筑巢引凤,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现代金融产业园,形成以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带动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效应。
据了解,德阳经开区2022年财政总收入实现64.37亿元,增长35.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财政总支出50.43亿元,增长44.9%,增幅居全市头部,有力保障了各项经济建设和民生支出顺利实施。充分利用政策性融资工具争取债券资金19.89亿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优化了招商引资环境,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点凸显了引领作用。2023年,德阳经开区计划投入37个重大项目,投资575亿元,融资需求达380亿元。“我们将继续强化精准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联络,动态跟踪掌握企业融资需求、发展情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德阳经开区财政金融局局长蔡吉勇说。
新年启新程,德阳经开区将全面围绕“五大战略”,把“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列为首要任务,全区上下齐心协力铆足干劲,已按下奋力拼经济的“快进键”,拉开2023年开好局、起好步序幕。
责编 汪巧 值班编委 王三春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