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中江县通山乡:集体经济巧用力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年以来,中江县通山乡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采取创新发展路径、创建新型模式、创优保障机制三项措施,实现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让幸福日子更有奔头,乡村振兴更有盼头。
该乡探索新路径积极挖掘集体经济潜力,制定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章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议事规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会议事规则》、《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监事会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承担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营和管理,负责项目跟踪、督导。以中江县“2+2”农业产业规划为指导,因地制宜,着力构建以现代畜牧业为主导、青花椒和蚕桑为特色的通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连片发展青花椒900亩,蚕桑700亩,生猪养殖基地80亩,基地套种花生、大豆等优质粮油1100亩,形成大批颇具特色的“花椒村”“养殖村”等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有效带动8个村取得集体经济收入。该乡突出示范带动、品牌培育、利益联结作用,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8个行政村利益联结机制全覆盖,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22家。
该乡创新模式迸发集体经济活力,指导全乡村“两委”牵头创办领办村级合作社,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收益直接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村集体与县内外超市、农贸市场等开展合作,“订单式”输送农产品,保障市场农产品供应,形成良性循环;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过程中,因村制宜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作为集体经济收入。该乡各村将土地、产业扶持基金、资产收益资金资源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合同约定各自占股比例,按照投入资金的3%至7%固定分红。大桥村现代化肉兔养殖场通过分红取得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温氏集团生猪养殖厂已支付分红15万元,藤椒产业园实现首期分红3.2万余元,吸引周边群众务工达1000余人次。该乡搞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成果运用,通过盘活村集体所属的土地、房屋、设施设备等闲置资产,采取出租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收益。2021年流转土地1200亩,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取得集体经济收入48万余元。
该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整合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100万元,构建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该乡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全面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成功引导外出务工创业能人、农村致富带头人7名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村班子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同时,该乡还强化激励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成绩显著的,积极申报集体经济市县级示范村。
主办:四川省乡村振兴局 承办: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宣传信息中心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北打铜街8号新时代广场 电话 (值班室)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