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加速融入成都国际化大都市打造成都北中轴德阳新未来

admin7个月前 (09-29)德阳产业信息17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 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以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贯彻“成德同城化”发展战略,加速融入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围绕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成都北部新城核心区、德阳经济增长新极核,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德阳新区,强势迈向新区建设新时代。

  每一座城市都是有生命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味着她的呼吸,她的生长。德阳经开区,坐拥旌湖湿地核心景观,每年,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以全球仅存500多只的青头潜鸭为代表,每年有超过200余种近30000只候鸟从西伯利亚高原出发,不远万里来到德阳旌湖过冬,演绎了人鸟同居一城的湖水生命韵律。

  德阳经开区更是在此基础上加强环境方面的打造,努力建设出一座“生态绿城”,打造蓝绿交织、人水和谐、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计划实施4个重大生态环境项目,包括柳梢堰片区流域综合整治生态开发项目、武家山片区生态保护开发项目、南湖片区流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开发项目、城市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7.19亿元。

  未来3年,经开区将围绕全面落实“一湖两江、两城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芯两核、三带多点”的城市生态布局。

  一湖:即南湖高端政经聚集核。以南湖为核心,布局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市民中心,引入金融商务、科技研发、企业总部等高端功能,形成德阳未来政经核心区。两江:即石亭江、绵远河景观休闲带。两城:即南湖新城、高铁新城。南湖新城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高端居住等功能。高铁新城以高铁南站交通枢纽站辐射周边,集聚发展中央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四区:城市修补示范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高技术产业区、浅丘生态典范区。

  “一芯,以柳梢堰湿地带为起点,贯穿东西,连接天府西湖,打造城市中央公园。两核:旌南湖生态核、天府西湖生态核。围绕旌南湖、天府西湖及周边水系和湿地,打造高品位景观生态核。三带:龙泉山生态带、宝成线石亭江生态带、绵远河生态景观带,打造城市生态、工业生态、主题生态、郊野生态等独具魅力的活力水岸文化。多点:改造升级滨河绿地、南公园、荷兰湿地公园等现有公园绿地;规划新建“月上柳梢”爱情主题公园、武家山运动休闲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

  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市民走出家门就能亲近自然,享受德阳的一片蓝天,实现‘推窗见绿、出门望山、临河戏水、踏车闲游、出入平安’的美好愿景。”

  正如德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文全指出:“过去,德阳是一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当前,德阳是价值投资洼地,发展前景诱人;未来,德阳城市价值空间巨大。

  2014年,西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将德阳与成都、绵阳的通勤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形成成德绵都市经济生活圈。2017年12月,西成高铁正式通车,德阳到西安的车程被压缩至3小时以内,德阳与西部乃至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铁路赋予这个城市无可比拟的经济支撑与市场机遇。

  同时,德阳开工建设成都“百里城市中轴”北延线,加快推进成德一体“综合全域快速”交通体系建设。这条世界蕞长的城市中轴线,绵延数百里,串起成都50%以上的地标(火车北站、天府广场、人南立交、欧洲中心、成都“鸟巢”、环球中心等),数百亿的产值盘踞在这条线上,为德阳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科技、资本和人才资源。

  “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这是一个跳出行政区划的大都市圈的概念,也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成都和德阳的重任。”德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文全表示,德阳正在倾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北部新城,规划到2020年,德阳城市规模要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到2022年城市规模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在城市投资价值、投资机会、投资潜力三个方面,德阳的城市价值越来越大。

  成德同城,交通先行,天府大道北沿线,庐山南路延长线直通天府国际机场,这些都是成德同城的先决条件。作为对接成都,成德同城的重要门户,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宝成铁路、成兰铁路、成绵乐城际高铁、西成高铁等轨道交通;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绵阳南郊机场航空交通;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二绕、成都三饶、成绵高速、成绵高速扩容线、成德大道、旌江干线等快速公路;加上正在规划建设连接成都的多条地铁延线和磁悬浮列车等公路、铁路、机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德阳与成都的“半小时经济圈”正式形成,成德“双城生活”已完全演变为“同城生活”。

  搭乘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财富和资源优势,德阳经开区经济飞速发展,2017年,德阳经开区引进到位国内市外到位资金131.09亿元,其中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19.91亿元。签约项目23个,其中包括神州天立学校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金额167.42亿元。

  2018年1月,德阳新区建设城市推介会在成都、德阳举行。推介会以“成都北中轴?德阳新未来”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德阳经开区的城市发展规划,并发布七大组团、24个优质地块,吸引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此次城市推介会,全面拉开德阳新区建设序幕。

  国际大都市成都,正向东、向北款款而来,天府明珠德阳,正强势向南挺进。

  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四张响亮名片,见证着德阳经开区善谋先谋的智慧

  过去30多年间,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面对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德阳经开区不断实现制造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方向迈进,建成高端装备、清洁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拥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际一流智造企业,生产了全国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

  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拉开创新大幕,以“高端装备、新能源设备、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加快2.5产业发展步伐,引入研发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与全球蕞大的应用技术研究所德国马德堡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创建德国工业4.0创新中心。与中科院、中物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让人才智慧在德阳经开区生根开花。目前德阳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4家,新三版上市企业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4家,市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8家。

  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交通条件、科学的空间布局及优秀的生态环境,德阳国家经开区从众多板块中破茧而出,登上城市的大舞台,成为推动德阳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 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以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贯彻“成德同城化”发展战略,加速融入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围绕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成都北部新城核心区、德阳经济增长新极核,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德阳新区,强势迈向新区建设新时代。

  每一座城市都是有生命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味着她的呼吸,她的生长。德阳经开区,坐拥旌湖湿地核心景观,每年,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以全球仅存500多只的青头潜鸭为代表,每年有超过200余种近30000只候鸟从西伯利亚高原出发,不远万里来到德阳旌湖过冬,演绎了人鸟同居一城的湖水生命韵律。

  德阳经开区更是在此基础上加强环境方面的打造,努力建设出一座“生态绿城”,打造蓝绿交织、人水和谐、产城融合、集约发展的绿色生态宜居新城。计划实施4个重大生态环境项目,包括柳梢堰片区流域综合整治生态开发项目、武家山片区生态保护开发项目、南湖片区流域综合整治生态保护开发项目、城市田园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7.19亿元。

  未来3年,经开区将围绕全面落实“一湖两江、两城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芯两核、三带多点”的城市生态布局。

  一湖:即南湖高端政经聚集核。以南湖为核心,布局未来市级行政中心、市民中心,引入金融商务、科技研发、企业总部等高端功能,形成德阳未来政经核心区。两江:即石亭江、绵远河景观休闲带。两城:即南湖新城、高铁新城。南湖新城集聚发展中央商务、总部办公、高端居住等功能。高铁新城以高铁南站交通枢纽站辐射周边,集聚发展中央商务、办公、居住等功能。四区:城市修补示范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高技术产业区、浅丘生态典范区。

  “一芯,以柳梢堰湿地带为起点,贯穿东西,连接天府西湖,打造城市中央公园。两核:旌南湖生态核、天府西湖生态核。围绕旌南湖、天府西湖及周边水系和湿地,打造高品位景观生态核。三带:龙泉山生态带、宝成线石亭江生态带、绵远河生态景观带,打造城市生态、工业生态、主题生态、郊野生态等独具魅力的活力水岸文化。多点:改造升级滨河绿地、南公园、荷兰湿地公园等现有公园绿地;规划新建“月上柳梢”爱情主题公园、武家山运动休闲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

  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市民走出家门就能亲近自然,享受德阳的一片蓝天,实现‘推窗见绿、出门望山、临河戏水、踏车闲游、出入平安’的美好愿景。”

  正如德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文全指出:“过去,德阳是一座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当前,德阳是价值投资洼地,发展前景诱人;未来,德阳城市价值空间巨大。

  2014年,西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成绵乐城际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正式通车,将德阳与成都、绵阳的通勤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形成成德绵都市经济生活圈。2017年12月,西成高铁正式通车,德阳到西安的车程被压缩至3小时以内,德阳与西部乃至欧洲的联系更加紧密。铁路赋予这个城市无可比拟的经济支撑与市场机遇。

  同时,德阳开工建设成都“百里城市中轴”北延线,加快推进成德一体“综合全域快速”交通体系建设。这条世界蕞长的城市中轴线,绵延数百里,串起成都50%以上的地标(火车北站、天府广场、人南立交、欧洲中心、成都“鸟巢”、环球中心等),数百亿的产值盘踞在这条线上,为德阳提供了丰富的信息、科技、资本和人才资源。

  “南有天府新区,北有德阳新城,这是一个跳出行政区划的大都市圈的概念,也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成都和德阳的重任。”德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文全表示,德阳正在倾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北部新城,规划到2020年,德阳城市规模要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到2022年城市规模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在城市投资价值、投资机会、投资潜力三个方面,德阳的城市价值越来越大。

  成德同城,交通先行,天府大道北沿线,庐山南路延长线直通天府国际机场,这些都是成德同城的先决条件。作为对接成都,成德同城的重要门户,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宝成铁路、成兰铁路、成绵乐城际高铁、西成高铁等轨道交通;双流机场、天府国际机场、绵阳南郊机场航空交通;天府大道北延线、成都二绕、成都三饶、成绵高速、成绵高速扩容线、成德大道、旌江干线等快速公路;加上正在规划建设连接成都的多条地铁延线和磁悬浮列车等公路、铁路、机场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德阳与成都的“半小时经济圈”正式形成,成德“双城生活”已完全演变为“同城生活”。

  搭乘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财富和资源优势,德阳经开区经济飞速发展,2017年,德阳经开区引进到位国内市外到位资金131.09亿元,其中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19.91亿元。签约项目23个,其中包括神州天立学校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金额167.42亿元。

  2018年1月,德阳新区建设城市推介会在成都、德阳举行。推介会以“成都北中轴?德阳新未来”为主题,重点介绍了德阳经开区的城市发展规划,并发布七大组团、24个优质地块,吸引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此次城市推介会,全面拉开德阳新区建设序幕。

  国际大都市成都,正向东、向北款款而来,天府明珠德阳,正强势向南挺进。

  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四张响亮名片,见证着德阳经开区善谋先谋的智慧

  过去30多年间,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面对转型发展的历史机遇,德阳经开区不断实现制造智能化、产品高端化、产业集群化、产能国际化,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方向迈进,建成高端装备、清洁和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和六大新兴产业,拥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际一流智造企业,生产了全国45%以上的大型轧钢设备,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

  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拉开创新大幕,以“高端装备、新能源设备、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加快2.5产业发展步伐,引入研发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与全球蕞大的应用技术研究所德国马德堡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合作,创建德国工业4.0创新中心。与中科院、中物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育,让人才智慧在德阳经开区生根开花。目前德阳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4家,新三版上市企业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4家,市级试点示范优势培育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市级创新型企业18家。

  雄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交通条件、科学的空间布局及优秀的生态环境,德阳国家经开区从众多板块中破茧而出,登上城市的大舞台,成为推动德阳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单发布德阳经开区居87位

“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单发布德阳经开区居87位

  近日,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榜单,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德阳经开区”)名列其中,居87位。   赛迪顾问直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园区经济研究中心是赛迪顾问专业从事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业园区等园区载体研究的服务中心,是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园区经济研究机构之一。  ...

产业兴省各地在行动

产业兴省各地在行动

  7月26日,德阳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31个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标志着德阳经开区在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产城新区”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此次开工的31个项目,总投资近150亿元,其中有国道108线德阳经开区境内段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也有电动汽车生产制造等新能源产业项目,以及保利万豪酒店等服务业项目。保利万豪酒店项目位于德阳城南新区核心区,是...

人保德阳分公司举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签约仪式

人保德阳分公司举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签约仪式

  本报讯(杨欣 记者 杨雪)日前,人保财险德阳分公司、德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德阳银行高新区支行共同举行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签约仪式。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德阳市经济开发区辖区内80余家企业负责人共同见证了本次签约仪式。   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项目是人保财险一项重大金融创新保险业务,人保德阳分公司于2015年3月30日正式启动该项目,并结合本地实际、借鉴行业内的先进经验...

前瞻产业园区周报第42期:2021年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品牌声量榜发布上海五个新城首批四十个重大项目开工

前瞻产业园区周报第42期:2021年中国国家级产业园区品牌声量榜发布上海五个新城首批四十个重大项目开工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化工与园区建设和认定管理,提升化工园区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共5章26条,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工信部:将培育一...

喜迎二十大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诚城·东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签约仪式举行

喜迎二十大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诚城·东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签约仪式举行

  9月22日上午,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产业园,诚城联合集团举行诚城东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招商签约仪式,8个入园项目现场签约。项目围绕智能装备、航空机械等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聚集上下游产业链,打造集科技研发、孵化加速、商务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承载平台,为促进区域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提供新的引擎和动力。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部门单位、园区企业以及来自企业、协会、银行、媒体等各方面100余人参...

四川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都北中轴德阳新未来

四川德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成都北中轴德阳新未来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 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以来,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决贯彻“成德同城化”发展战略,加速融入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围绕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成都北部新城核心区、德阳经济增长新极核,着力打造千亿产业、建设德阳新区,强势迈向新区建设新时代。   每一座城市都是有生命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体味着她...

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强调:不断提升工会组织服务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的能力水平

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强调:不断提升工会组织服务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的能力水平

  工人日报客户端1月7日电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娜)“要以建好建强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为抓手,组织动员开发区(产业园区)广大职工当好‘主力军’、投身‘主战场’。”1月7日,四川省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德阳召开,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赵俊民在会上明确提出,全省各级工会要坚持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在哪里,工会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提升工会组织服务开发区(产业园区)发展的能...

四川省德阳经开区首个PPP项目签约

四川省德阳经开区首个PPP项目签约

  10月13日,四川省德阳经开区八角片区整体城镇化改造(Ⅰ标段)PPP项目签约。该项目为经开区首个PPP项目。   为加快德阳经开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经开区管委会积极推进和实践PPP模式。2016年1月,结合自身财力实际和建设需求,启动德阳经开区八角片区整体城镇化改造项目(Ⅰ标段),建设总投资约11.58亿元,包括庐山南路Ⅱ标段、宏山路、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