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中江县多措并举护好水土永续发展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德阳12月17日讯(记者 胡旭阳 实习生 李奇臻 摄影报道)为科学谋划推进“十四五”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防治工作,加快推进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12月12日-14日,四川省水利厅邀请媒体赴泸州、德阳等地开展集中采访活动,深入水保工作一线现场采访报道近年来四川省水保工作的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和持续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加快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取得的成绩。
14日,记者来到了德阳市中江县积金小流域,会龙小流域等地进行实地探访。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属于丘陵农业大县,近年来,中江县不断通过控制侵蚀、保护水源、治理流失来加强小流域的治理,并科学统筹实施水环境改善、水生态治理、水功能修复三大工程,有效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环保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
2018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积金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地点在积金镇,以磐山村为示范区。涉及13个村,项目总投资794.9万元。积金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为项目业主营造了有利的投资环境。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农田上建立起一个个的大棚,有农民在田间忙碌着,“之前我们在积金镇选址建设的时候,没有想到政府会通过水保项目提前帮我们做好土地平整、修建蓄水池这些工作。平整的土地使我们建设大棚的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使我们基地快速地建成并投入生产,让我们及时地抢占了农时。”提起合作社的前期建设来,中江县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管理负责人谢志军充满了对水保项目的感激。
据了解,积金镇水保项目通过对坡改梯的建设,使合作社的大棚土地坡度变低,仅用水施肥就能达到平均效果,不会造成水肥流失。同时对田间道路进行修整后,平整的道路使得田间运输更为便利,也减少了合作社的用工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积金镇在水保项目建设中探索构建了“核心区+辐射区”模式,该模式将治理措施与产业发展需要有效结合,实施了布设蓄水池、截排水沟、修建生产便道、发展经果林等配套措施,通过引进中江县逸秾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使当地村民从土地流转得租金、园区务工得酬金、产业分红得股金、集体经济得收益。
随着积金镇水保项目建设的成功,2020年至2021年,中江县政府紧接着在广福镇和会龙镇进一步推动了水保项目的建设。“会龙镇的水保项目主要是以梓潼村核心区为重点,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促进镇里的经济发展,这些措施不仅能防治水土流失,还能推动我们镇的农村产业升级。”会龙镇镇长黄方明向记者谈起了会龙镇的水保项目建设情况。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在会龙小流域的梓潼村治理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有几个村民正在为池塘周围做蕞后的美化,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将前山进行坡改梯,一方便保持水土,将水资源更好的利用,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经济收入。近段时间也对后山进行了开荒,种植绿植,保持了水土。”
据悉,会龙小流域治理重点围绕着保护水土生态环境进行,同时助力水美新村集群式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并通过发展经果林,提升了蚕桑融合发展区产业规模化,以及通过土地整理,使蔬菜融合发展区提档升级。除此之外,还通过作业道路修建、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发展了会龙镇经济作物产业带和“粮-菜”轮作产业带。
与会龙镇不同的是,广福镇的治理依托于本土农村自然景观。在水保项目建设中,广福镇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相结合,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建立了“政府顶层引导+集体经济主导+社会资本投资+村民全体受益”的四位一体合作模式,并充分利用本土文化打造了集特色农业、趣味旅游、舒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推动了农村产业升级,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
即使积金镇、会龙镇、广福镇的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更高的新台阶,但中江县的水土保持治理之路还远未走到底。下一步,中江县将持续围绕乡村振兴、河长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局,以田园为纸,草木为绘,河流为墨,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土流失防治,重现川西乡村中田、林、水的经典格局。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不一样的全新视角,让你再次爱上川剧!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