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从一季度“开门红”看绵阳发展“密码”
玻璃墙上,“爬壁”机器人飞檐走壁;走道里,仿生“消防”机械狗正灵活迈步;无人咖啡馆内,仿生咖啡师精心调制香气腾腾的咖啡……
这不是科幻片里的场景,是科技城新区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里的一幕。10个月前,这里还没有一家机器人企业。如今,已入驻的骨干企业超30家。
百花齐放、势头迅猛,绵阳各产业园区呈现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规模加速壮大、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的新气象,而这正是当前绵阳经济质效双升的生动缩影。
这是亮眼的成绩单:根据统计,全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
细究这份成绩单,会发现背后含金量十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五市战略”为引领,绵阳厚积薄******色喜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质效也有了新提升,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也为未来发展新突破积蓄了持续的强劲势能。
塑造发展新动能,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增长
镁光灯闪烁!3月27日,绵阳惠科模组项目点亮投产,该项目与绵阳惠科液晶面板项目形成强力协作配套关系,对推动全市打造全国新型显示产业高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打造一批好项目,才能铸就新的增长极。
前瞻性规划引领下,今年,绵阳突出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实施“新赛道”卡位竞速行动计划,全力招引一批专精特新型项目集聚成圈,为高质量发展播下“种子”。
与惠科模组项目点亮投产同一天,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集中签约51个项目,其中,“新赛道”产业项目占13个,主要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核医疗等产业领域。
“从签约项目涉及的产业领域来看,大多数属于我市‘4+8+1’产业发展领域,科技含量和技术层次较高。”市经合局相关负责人分析,从发展趋势看,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还将有助于绵阳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人才是头部资源、创新是头部动力。“助跑”新兴产业、“新赛道”产业、未来产业,绵阳动作频频——
招引创新团队入驻“云上两城”,“云上大学城”先后签约入驻全国知名高校20家、北京大学、航天三院等14个创新创业团队签约入驻“云上科技城”;
招才引智行动先后走进成都、西安、广州、重庆、武汉知名高校,开展上门引才活动112场次,一季度全市新引才6606人,其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456人;
科技助理持续“搭桥献策”,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绵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和“高精尖”产品: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0家。
谁掌握创新的密码,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关键。摊开一季度“成绩单”:三次产业中,二产增加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践行一线工作法,优化营商环境新生态
当下的绵阳哪里蕞热?答案无疑是火热的发展建设一线。各级各地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深入一线,擦亮“干快拼”底色。
干,体现在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一季度,我们短时间内连续举行两次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新签约招商项目89个、签约金额912.48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9.1%、50.7%,”市经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5个、百亿级项目3个。
快,体现在项目建设速度。巨星(绵阳)稀土永磁新材料产业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3个月,一期一批次生产线月底开始试生产,创造了同行业项目建设蕞快速度;安州投资百亿的光伏项目即将量产;埃克森主体项目即将实现头部批电池试生产……“绵阳速度”不断刷新。
拼,体现在生产现场。游仙区东材科技薄膜生产线上,一排排高精密数控设备高速运转。看似普通的薄膜,大有学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打破国外垄断,获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系列突破背后,是企业年均高达5.7%的研发投入,更是绵阳送工入企、助企投产、为企减税政策的“组合拳”效应。“近年来,我们共享受各类税费优惠上亿元。”东材科技副总经理周友说。
在不久前召开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正式发布综合服务企业的平台“绵企通”2.0版本,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市委组织部向42家民营企业现场兑付人才引进安居补助、科技城引才项目资助政策资金,共计3301.5万元;去年以来,以涉法涉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为主题,针对性极强的“优化营商环境面对面”专题座谈会已举办7场……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在绵阳蔚然成风。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我们制定出台全力冲刺“开门红”若干政策,专门提出强化要素保障服务,通过加强投融资精准对接、加强金融政策支持、全力保障企业用工等系列措施,让企业、项目“轻装上阵”。
打造开放新高地,为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动力。
——紧锣密鼓、加快建设,一项项工程抓紧落地。
1月17日,中国(绵阳)科技城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仪式举行,15个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总投资近150亿元,均是核技术应用领域的高端项目,具有投资拉动作用。
“铁公机”全面发力,绵阳机场T2航站楼投运,8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为促进发展、增强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0%。
——消费复苏、市场回暖,一个个商圈人声鼎沸。
三江湖畔,灯火璀璨。“请问有提前预订吗?”小贰楼外,服务员笑容满面,店内生意火爆。
安州民宿,游人如织。桑枣镇蝴蝶谷的“遇见·栖心”民宿内,老板娘肖婷婷忙着处理“五一”假期的订单,“春节以来,每天入住率几乎超过80%。”
在今年全国各地消费市场“回暖之际”,绵阳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设立引客入绵奖励基金,市级发放消费券220万张等举措,聚人气、汇商气、旺烟火气,促进消费潜力加快释放。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67亿元,同比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占比蕞高。
——五湖四海,嘉宾云集,一场场盛会热闹非凡。
2月16日,涪江流域川渝九地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在绵高规格召开,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南充、阿坝和重庆合川、铜梁、潼南政协、生态、林业、水利、发改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齐聚绵阳,就城市规划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等进行调研并座谈研讨,这是在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围绕涪江流域召开的首场专题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
3月23日,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并和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合并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嘉宾与上万名游客齐聚绵阳,共同见证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文旅的创新发展,也进一步传递出鲜明信号——绵阳全力为激活和扩大消费注入新的活力。
4月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头部届)全国产融合作大会在绵阳召开,政、产、金、服等领域1500多位代表围绕“产业数智转型产融合作创新”主题深入交流。接跑“头部棒”的绵阳借大会东风,与全国金融机构牵手合作,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活水”将涌入绵阳这片发展沃土。
——扩大开放,外贸向好,一班班高速列车鸣笛远航。
在绵阳综合保税区门口,随时可见一列列满载货物的车辆依次入区,在完成相关手续后,快速对外出口,赶赴目的地。
依托中欧班列成渝号、中亚班列常态化开行,加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一季度,进出口总额93.97亿元,同比增长41.5%。
“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绵阳走出去的步子也越来越稳健:去年以来,城市形象推广、产业项目推介、特色产品推销“三推”活动“南下”厦门、东莞,“东进”苏州,不断为企业开辟新赛场,令人耳目一新。今年绵阳“三推”首站再次选择了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广东省佛山市,3天时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9个、签约金额411亿元。
绵阳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正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也必将在真抓实干、担当奋进中不断彰显!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