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同城推进红利初现苗头德阳招商引资出大招!
6月30日,四川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中公布了全省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将从产业、交通基建等多个方面入手,在四川省内培育多个经济副中心。施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战略,力求破解成都“一城独大”现状,同时推动全省经济协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干多支”中,将环成都经济圈单独作为“一支”,与成都市区分开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解释称,这主要是考虑成都作为经济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样的,成都周边各市有各市的定位,与成都应当是“近水楼台”而不是“月明星稀”的关系。
根据功能定位,作为四川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支点”,环成都经济圈重点的功能是与成都市协同配套,积极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建成与成都有机融合、一体发展的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
事实上,自成都第二绕城通车以来,环成都经济圈的红利便已经展现在众人眼前。第二绕城的通车并不仅能缓解成都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同时还串联起了成都市二三圈层的10个区(市)县,将德阳、简阳等地揽入,这必将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区的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提振二圈层城市房地产、商业、产业等市场的高效健康发展。
自2010年1月成都与德阳、绵阳、眉山、乐山、资阳、遂宁、雅安等7市签署《成都经济区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开始,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便已开始起步。目前来看,在各个城市的通力合作之下,成都“一城独大”将成为过往,每个城市都在加快自身脚步,逐步建设四川省乃至我国西部蕞强蕞大的经济密集区和人口密集区,成为四川省参与全国区域竞争的龙头和主体。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产城融合”是我国城镇化布局的新战略,对于不少城市而言,如何积极适应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发展要求,顺应高端产业集聚和高端人才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未来发展的重大考验。而对环成都经济圈所在的城市而言,为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如何招揽优质产业、撬动地方经济,也正决定着该城市的发展前景。
随着成德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和实施,德阳市凭借其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优越的区域位置以及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落户,在倾力打造“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这一点上,数据成为了蕞好的见证者——2018年1-5月,德阳全市成功引进97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38.5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1个,投资总额达522.09亿元。
作为成德同城化下的德阳三大主力价值区域之一,2018德阳经开区针对性地提出了《德阳经开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德阳经开区招商引资引荐人奖励办法》,以及《德阳经开区“招商大使”管理办法》,以加大该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推进“德阳新区”建设。围绕新时代如何解决“产”和“城”的关系、打造产城融合的“经开区样板”,对如何走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开区路径”,经开区已然下了重锤!
举例来说,3月,德阳经开区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德阳新区,突出抓好魅力新区、活力城区、生态园区等“七区建设”,坚定推进城市南进战略,在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共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4.16亿元,其中包括8个房地产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和1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为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项目聚集,有力推进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德阳经开区分别针对在区域范围内取得土地使用权新建项目的工业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购买办公楼或商铺自用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及租赁办公楼或商铺自用等明确提出了【项目落户奖励】、【经营贡献奖励】、【高管人才奖励】、【转型升级奖励】、【联动发展奖励】、【企业上市奖励】、【规费政策】、【金融政策】等8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其中,在德阳经开区取得土地使用权新建项目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亿元、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在项目建设进度达25%以上后,经认定分别按其实际缴纳土地出让金数额的25%、30%、35%给予奖励。
对本办法实施后新注册的工业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其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监事长、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或相当层级职务的人员,每家企业原则上不超过5名),按照个人对经开区经济社会的贡献,前三年按90%予以奖励,后两年按80%奖励。单个企业的奖励对象累计奖励金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对本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的30%。
纵观城市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德阳经开区的发展路径与如今成都跳动的“心脏”天府新区有许多重合之处,无论是定位、政策、产业引导,德阳经开区都在有意识的向着国际化大都市靠拢,意在打造“成都北部新城核心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