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绵竹精神!
为重返四川“十强县” 绵竹浴火重生
4月2日至3日,这是一次特殊的中心组学习:极重灾区绵竹全市领导干部在一天半内走遍21个乡镇。这是一个行动宣言:拉开绵竹市 “攻坚决战2009”的总攻。
昔日四川省“十强县”、川西经济强市绵竹在“5·12”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经济损失超过1400亿元,三大工业支柱严重受损。灾后,建材紧缺、建筑工匠紧缺、受灾群众重建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当前,大面积农村永久性住房需尽快重建;东汽迁建,剑南春、龙蟒受重创。一时间,维护稳定、保障民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产业重建……千头万绪的工作摆在面前。
今年2月4日,德阳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走马上任。头部件事,就是思考用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引领52万绵竹人加快重建、共渡难关。一场集民智、聚人心的大讨论在全市推开,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短信,所有信息平台全部用上,讨论的主题只有一个:面对巨大困难,绵竹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这样的讨论,对于绵竹市首任市长王明德来说,实在太熟悉了。上世纪90年代初,王明德所在的绵竹县领导班子,发起了一场“甩帽”行动——当时,绵竹经济发展位列德阳5个区(市、县)蕞末位,被戏称为“绵老五”。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甩掉‘绵老五’,挤上‘一条线’”的口号,提炼出“敢想敢拼敢干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3年求变图强,从1991年至1994年,绵竹建起28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骨架,完成堪称全国壮举的绵远河10万亩河滩地整治,工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绵老五”一举“甩帽”:1995年,四川省评选经济发展“十强县”,绵竹直接杀入,并雄踞13年,未曾出过前5名;1996年10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绵竹撤县设市。
“现在的情况比当年更艰难,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指引,更需要万众一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王明德说。大讨论中,他一人独提5条建议,像所有踊跃参与讨论的绵竹人一样,盼望家乡早日恢复生机、重展雄风。
在数百个推荐口号中,绵竹市领导班子数次讨论又反复征求意见,新时期的“绵竹精神”确定为:坚强坚定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
他在地震中右臂高位截肢。他躺在病床和轮椅上,瞒着家人,指挥司机在德阳租赁厂房,震后13天,恢复生产。他叫朱世寿,是绵竹天健机械加工厂厂长。他的工厂不仅销售收入比震前增长,还在旧厂址上重建新厂。
朱世寿还有一个身份:绵竹市工商联机械制造同业商会副主席。地震以来,他一边抓恢复生产,一边走访同业,以自身经历鼓励受损企业从废墟中站起,自强不息。
蒲天凤的店名很可爱:甜甜面包。这位绵竹女性创办的9家连锁店,震前遍布绵竹、什邡,她投资的农家乐“龙泉山庄”是当地的一个金字招牌。地震使她所有家业夷为平地。5月23日,本是到成都躲避余震的她,又在成都芳草街重新开起了“甜甜面包”店。没有资金,蒲天凤和闻讯赶来的员工一起凑钱、寻求老客户支持;没有设备,他们从绵竹店面的危房里抬出柜子、货架,运到成都……去年7月,“甜甜面包”成功打进香格里拉大酒店;去年9月,蒲天凤带着员工重返绵竹,恢复了两间店面。
两位年过六旬的绵竹人奋起再创业故事,感动了绵竹人、鼓舞着绵竹人。
3月18日,宾客云集绵竹市第11届梨花节现场,遵道镇棚花村四组的鲜天全站在农家乐门口,满面笑容,难以想象他经历过了失去妻子和家园的痛苦。“鲜李园”走过的奋起历程,就是绵竹沿山一线农家乐的缩影。“地震很可怕,但只要面对生活,一切都会好起来”,鲜天全说。
一年里,全境受损的绵竹坚强奋起,挺起不屈的脊梁;一年里,52万绵竹人把痛苦当磨砺,串起一个同心圆,“重建的家园要比过去更好”,18年前 “甩帽”的决心和毅力,像一盏明灯,指引着绵竹人民。
从过去的休闲、富足,到如今的从头再来,这需要绵竹人火中涅槃的决心的毅力。
“绵竹灾后重建项目众多,机遇空前,必须抓紧。”市长任钊深感重任在肩。
“我对绵竹的未来有信心”,来绵竹考察投资的浙江商人徐天成如数家珍:成兰铁路、成渝高速复线经过绵竹,德阳至阿坝公路即将动工,绵竹的“死角”区位将彻底改变,龙门山沿山一线将成为成都至九寨沟的大通道,旅游业、工业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我们将投入3亿元,配套建设沿山一线的基础设施”,江苏对口支援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梁学忠说,江苏援建的资金总盘子为90亿元,“三年援建两年完成”,江苏13个市和8个全国百强县分别对口援建绵竹21个乡镇。
“绵竹工业受损了,可是援建却让我们多了两个现代工业园。”绵竹人很兴奋,江苏产业园和无锡—汉旺工业园将为绵竹带来机械加工、服装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群。同时,本土成长起来的龙蟒集团投资上马的磷钛一体化项目和配套产业,将形成年产值200亿元的规模。
“眼下蕞重要的,是提速以农房重建为主的民生工程。”让参加中心组学习的干部尤为兴奋的,是土门镇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很现代,也很农村”,江苏援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这里的农民规划了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园,将农房重建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今年9月底,绵竹12万余户受灾农民将全部搬入新居。同时,除绵竹中学和绵竹市四医院外,112所学校和209所医疗卫生机构都将在9月1日前投入使用。
“苦战三年,重返十强县”,3月中旬召开的绵竹“两会”,确定了重建奋斗目标。
张红霞 陈碧红 四川在线)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