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转型加“数”前行!德阳又被关注了
落实“四化同步”发展,德阳将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数字化让企业提质增效,赢占市场。
在东方电机大型清洁能源装备重型制造数字化车间,一台今年刚刚启用的智能三维测量设备正在为蟠龙抽水蓄能机组导叶进行全身三维“体检”。这根长度2.7米的导叶,被全面扫描一次只需要20分钟左右。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分厂水轮机装配工刘闯:我们设备扫描的精度达到了0.03毫米,也就是说一根头发丝掉在上面,也会被当作异物扫描出来。
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精度,通过三维建模,这套数字化装配设备还能提升装配效率。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水轮机分厂厂长吴建杰:这套技术运用之后,我们产品的预装周期从过去的大概两个月,可以缩短到现在的半个月之内,效率提升了400%,我们的成本也降低了80%。
目前,已经有20多台抽蓄导水机构实现了数字化装配,今年,东方电机还将进一步开发抽蓄转轮和主轴等数字化装配,为大幅提升水电机组产能打好“数字基础”。让工厂变得更“聪明”,不仅体现在“国之重器”的制造过程中,也应用在各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改造里。在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一批价值近400万美元的电缆产品正在装车,它们将“搭乘”中老铁路发往老挝。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监董明:原来生产这批产品,需要35天左右,现在只用了25天,就完成了订单的交付。
效率提升的“秘诀”,来源于企业新建成的两座数字化车间。从去年开始,企业先后投入超过8亿元,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集成自动输送线、视觉检测、机器人以及5G等技术,实现了企业数字化制造。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技改副总指挥叶启洪:自动化率提升了85%,同规模人均效率提升了122%。原来我们的(一个车间)产值大概在5个亿,那么改造完成以后,能够到12亿(元)左右。
目前,特变电工的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仅一季度需要履约的订单就接近6个亿。
特变电工(德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原思林:今年我们设定的目标是销售收入和合同签约整体增长27%,我们的产值要达到40亿元。
截至目前,德阳已先后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44个,数字化场景应用20个,并启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灯塔工厂、数字化场景应用方面的揭榜挂帅工作。今年,德阳将力争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达到145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85亿元。
编辑 周梅 谢畅(实习生) 责编 汪巧
值班编委 姜颖 来源 四川观察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