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德阳:“制造”变“智造”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格局,奠定经济强省坚实基础。
肩负省委重托和群众期盼,全省各地正陆续召开市州委全会,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并围绕省委新部署,谋篇布局新发展、新跨越,力争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征程中有新作为。
新格局、新发展、新跨越,四川各市州将如何展开新谋划?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川报观察推出“市州委全会观察”系列报道,从新布局、强产业、畅交通、大开放、惠民生等方面解读市州委全会传递的新信息,触摸市州未来发展新脉动。
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德阳的重要任务。因而,在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四张“名片”中,打造装备智造之都首当其冲。如何破题?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实施创新引领行动,进一步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目标,到2022年,与成绵共同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8月13日,位于德阳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冲剪分厂内,一名工人正将“发电机心脏”——冲片放入机器中,让其涂上绝缘漆。机器的另一端,一名工人正将涂好漆的冲片从机器中取出,叠放好。而不远处,没有依靠人工,另一台机器就完成了这一程序。
环绕整个厂房,记者发现,厂房的另一半,物料、机器已被移出,并开始打围,即将被改造为数字化智能车间。
在智能化生产的大趋势下,2016年6月,东方电机牵头承担了工信部“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东方电机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工艺流程优化等关键行动,并结合技术标准化、工艺试验验证、物流仿线个数字化车间、N个智能制造单元”的主要建设内容。
“特意选择在线圈和冲片的生产环节中设立数字化智能车间,不仅因为它们是‘电机的心脏’,也因为它们的生产工艺分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迫切需要智能化生产。”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推进办副主任陈文平介绍,通过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运营成本可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可缩短30%、生产效率可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可降低20%、能源利用率可提高10%。产品市场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希望能起到示范作用,为以后的智能化生产提供模板。”
一直以来,工业在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德阳拥有中国二重等一批重装制造企业。目前,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等都是“德阳造”。然而,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智造之都,德阳急需转型升级。
如何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在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黄琦看来,这也是做强德阳装备制造产业的必然之举。通过智能制造,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
经过前期的推动发展,如今,不仅东方电机,科新机电、新泰仪表等德阳装备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也正将传统生产车间改造为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数据显示,2017年,德阳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40%,关键生产工序数控化率达30%,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达31个。
下一步,德阳将聚焦“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加快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两化深度融合,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智能化为突破口,以建设数字化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为切入点,加快提升产品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互联网+制造”的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方面的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总结经验和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