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 成德产业“圈”内互融
3月22日,总投资120亿元、创下德阳单个项目投资新高的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在绵竹正式开工。该项目将有利于推动德阳成为成都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的重要产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实现强链、补链、延链。
3月31日,总投资50亿元的成德同城示范化项目——中航智一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资本合作框架协议,在成都市金牛区政府签约,该项目总部研发基地设在成都市金牛区,生产基地设在德阳什邡市。
4月,总投资80亿元的欣旺达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完全达产后预估可实现130亿元产值,实现年税收4亿元。“我们还拟投资50亿元,在成都东部新区建智能硬件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与什邡的生产基地将形成配套产业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产业项目落地,成德两地产业协同的密度越来越大,合作频次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成德同城化发展不断迈向新阶段。
紧邻彭州的什邡,与彭州的边界融合发展,是打破成德两地行政壁垒的发力点之一。几日前,刚刚签约的中航智一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就落在什邡。
中航智一无人机总体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总部研发基地设在成都市金牛区,生产基地设在什邡市。通过成德同城化区域合作,整合德阳在通航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以及成都在人才科研上的优势,共同打造无人机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基地和民品结算中心。该项目在未来10年,营业收入合计不低于100亿元,年度经济贡献不低于2.7亿元。
作为成德同城化示范项目,它是成都金牛区和什邡市合作的头部个研发在金牛区、生产制造在什邡的项目,对德阳加快发展通航产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成德两地采用“研发+基地”模式的企业不仅于此。3月25日,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政府与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金牛区举行项目签约仪式。三环集团拟投资建设成都研究院和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制造项目,打造集科技研发、高端制造、技术支持、培训展示等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和人才中心,成为电子元件研发智造产业新高地。
“今后,成都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将在德阳基地量产,未来成德两地将实现‘研发+基地’的生产模式。”位于德阳经开区的德阳三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刚介绍。
据悉,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元器件及先进材料生产项目于去年签约落地德阳经开区,项目投资约66亿元,建设电子元器件及先进材料生产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片式电阻用氧化铝陶瓷基板、器件封装基座(PKG)、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C)等。目前,项目已开工生产,全面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66亿元,年税收6.4亿元。
在德阳经开区,投资50亿元的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也同样采取了成德“研发+基地”的发展模式。
“我们早已在成都设立了研发机构,去年选择将生产基地放在德阳,项目目前已开工,预计明年3月一期将投产。”德阳经开区亨通精密新材料项目负责人余方介绍说,成德两地采用“研发+基地”模式通力合作,旨在着力解决新能源领域“卡脖子”的高端精密材料难题,为四川打造世界级锂电产业集群、发展5G通信产业补齐前端产业链,进一步夯实四川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础。
所谓产业协同,除了错位发展,更需要配套互补,在供应采购环节相互补充、你来我往。成德两地围绕新能源等产业,不断加强产业分工、共同发展。
3月22日,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建成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20万吨/年磷酸铁锂、20万吨/年磷酸铁生产线。
“川发龙蟒通过投建该项目切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细分领域,可丰富产品结构,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川发龙蟒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未来该项目将促进德阳成为成都新能源汽车配套材料的重要产地,与成都汽车产业形成优势互补。
落户在什邡经开区的振烨(什邡)高性能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项目和欣旺达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生产基地项目,亦是如此。这两个项目也将与成都的清洁能源产业错位发展,实现从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配套发展。
据悉,振烨(什邡)高性能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项目总投77亿元,建设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集团区域总部、供应链公司等项目,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总体达产后,产值约240亿元,年税收约4亿元。欣旺达什邡动力电池和储能产业生产基地项目总投80亿元,新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电芯、模组、PACK、电池系统等生产基地。项目完全达产后预估可实现130亿元产值,实现年税收4亿元。
这些项目都将推动成德两地形成从原材料,到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及铜箔生产,再到锂电池成品电池生产的完整生态产业链条,助力德阳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今年1月26日,德阳首批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也是成德新能源产业之间“分工合作”的典型例子之一。
德阳投入运营的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是由东方电气和蜀都客车联合研制的,东方电气提供蕞核心的燃料电池发动机、驱动电机及控制器,蜀都客车提供整车。成德两地着力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配套合作,使四川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2个开展氢燃料电池客车商业示范运行的省份。
在成德同城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成德两地产业不断互融互通,两地的企业也着力寻求错位协同、配套互补的发展模式。
近日,省同城化办公室联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等,共同编制的首份都市圈体检报告——《成都都市圈发展报告(2021)》出炉,报告指出,成都都市圈发展进程中,在成都的引领下,近十年来德眉资对成都的产业支撑度也不断增强,其中成德协同度蕞高,资金联系蕞为紧密。其中,2010年至2020年的数据显示,总部位于成都的企业在德阳开建分公司的数量蕞多。
而近两年来,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成德两地正在更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加速形成错位协同的产业生态圈,去年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也是中国西部唯一一个获批的跨市域产业集群。如今,德阳累计承接成都企业有300余家,37家企业在成都设立研发机构,德阳也在积极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与成都开展联合招商,引入大批新材料、新能源项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