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德阳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三亚:奋力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科创高地

admin7个月前 (09-29)德阳产业信息70

  低空俯瞰建设中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陈聪聪 摄

  科技是头部生产力、创新是头部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时指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五年来,三亚市重点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着力推动南繁科技、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以崖州湾科技城、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为主的科技创新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三亚高质量发展。

  搭建种业科创平台,为南繁硅谷汇聚先锋力量

  今年春节后,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相继与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启动了“揭榜挂帅”项目,围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探索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的样板。该实验室合作交流部负责人夏勉表示,联合启动“揭榜挂帅”项目有助于头部时间把科研成果运用到产业发展中,有效促进形成“企业命题、院校答题、市场评估”的创新创业良好机制。

  位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拥有17.2万平方米物理空间,配备科研设备7200余台(套),设备资产超过6亿元。22个院士创新团队、123名项目博士后和900余名海南专项研究生汇聚一堂,依托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种子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速产生科研成果。

  近年来,三亚市以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为核心,打造开放共享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服务南繁硅谷建设。中国种子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种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崖州湾科技城,形成了“检测前端、田间服务、实验室管理、成果转化、经营创收”的种业全产业链条。

  “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设施、国际玉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统筹现有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打造以海南为中心,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种子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科技战略力量。

  布局海洋科创集群,为深海科研构建技术体系

  “我们从2020年10月备案,到2021年9月厂房完成竣工验收,实现了启动一年内竣工交付。”招商三亚深海科技城开发有限公司产业经理张乃君表示,得益于崖州湾科技城创新用地模式,以“承诺制”代替“审批制”,以极简审批加速投资建设,招商三亚深海装备产业园项目实现了早开工、早建成。目前,该产业园已经引进了3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初步形成了深海科技产业“小生态”。

  近年来,三亚市锚定打造国际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推动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哈电集团等多家深海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崖州湾科技城,促进深海产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海洋科技产业链条。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南海地质科技创新基地、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浙江大学(海南)先进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共享载体正在加快建设,南山港科考母港已初见雏形。

  2022年,崖州湾载人深潜工程实验室和深海照明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正式运行,“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先后入驻。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向三亚集聚,一个崭新的深海科技新高地正在蓄势崛起。

  建设新兴科创园区,为信息产业提供培育空间

  2022年2月,“海南卫星星座”首期4颗卫星成功发射,目前已成为南海观测的重要环节。“4颗卫星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牵头,联合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内多家企业共同研制。”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副总经理刘陶忠介绍。

  近年来,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围绕卫星研发、测控、数据接收与处理、应用开发与运营等产业链,积极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航天航空、海洋科技、空天信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已引进和孵化300余家企业,形成了“北有文昌航天发射,南有三亚卫星应用”的航天产业格局。

  空天信息产业硕果累累,数字经济发展同样欣欣向荣。

  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近年来着力打造三亚市大数据中心、三亚市互联网双创中心、三亚市互联网信息产业基地等平台,积极布局互联网娱乐文创、跨境电商、数字科技核心产业,园区在册企业已超过600家,带动就业5000余人。三亚互联网信息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吸引重点领域的互联网行业企业和资本进驻,推动产业、资本、人才和信息“四维”融合,建设三亚市数字经济领域标志性产业平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如今,三亚已成功落地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年的11家增加到现在的2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旅游胜地三亚,正在把“科创高地”打造成新的城市属性,向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副局长王旭表示,三亚将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在项目用地、建设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提供好政府服务保障,进一步培育高水平科研院所与研发机构,全力推动重点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余杭区举办“科技梦‧未来梦”科普赋能活动暨鸿雁园区开园仪式

余杭区举办“科技梦‧未来梦”科普赋能活动暨鸿雁园区开园仪式

  科技创造未来。5月26日下午,在530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余杭区科协、未来科技城人才和金融服务中心、五常街道办事处联合主办“科技梦‧未来梦”科普赋能活动暨鸿雁园区开园仪式。余杭区委常委、副区长顾国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洪相,区政协副主席黄德伟,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力军,杭州市科协二级巡视员鲁玉安出席活动,市科协、杭州师范大学、余杭区有关部门、五常街道等负责...

助力成德眉资共建创新共同体德阳科创通上线

助力成德眉资共建创新共同体德阳科创通上线

  助力成德眉资共建创新共同体,德阳科创通上线   2021-07-08 15:06   7月6日,在成德两地科技局共同主办的“极核引领 共建共享”——创新资源市(州)行德阳专场活动上,德阳科创通正式上线。这也意味着成都市科技局打造的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创通”走出成都,助力成德眉资区域科技协同发展。   据悉,德阳科创通作为综合...

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四川达州求新以共兴

向“高”而攀向“新”而生四川达州求新以共兴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达州达州(移动端)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系列报道   向“高”而攀 向“新”而生 四川达州求新以共兴   2024年06月27日10:41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地处四川东部、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是长江...

商汤科技之后又一人工智能科创中心落地AI加快普惠步伐反哺产业发展

商汤科技之后又一人工智能科创中心落地AI加快普惠步伐反哺产业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新基建的核心板块,为了普惠地向社会输出方面的算力、数据和算法乃至人才,推动产业更加高效地向前发展,头部玩家们迈出了建立人工智能赋能平台的步伐。继商汤科技今年1月底成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之后,人工智能物联网公司特斯联旗下的首个人工智能开放创新中心(下称“德阳科创中心”)正式在特斯联德阳AIPARK落地运营。   “智慧化发展事实上面临着很多挑战...

四川多地出现35℃及以上高温国网四川电力全力迎战电网高“烤”

四川多地出现35℃及以上高温国网四川电力全力迎战电网高“烤”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7月6日讯(记者 戴璐岭)7月6日上午10时,成都市气象台再次对高温橙色预警信号进行确认,预计未来24小时内蕞高气温将升至35℃以上。据悉,6月下旬以来,四川全省多地出现35℃及以上的日蕞高气温,“晴热”成为盆地主旋律。   据悉,持续高温拉动四川电网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大幅超过去年同期,酷暑高温成为电网面临的特殊高“烤”。...

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将开园

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将开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将开园   记者从天津市科技局了解到,备受关注的“天开园”将于今年5月18日正式开园,一个充满科技感、文化感、未来感的产业园区将正式亮相,为广大师生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教学科研创造良好条件,形成大学与城市相互滋养、双向赋...

已入驻57家企业!洋浦科创园预计今年5月开园

已入驻57家企业!洋浦科创园预计今年5月开园

  洋浦科创园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技术、智能化装备制造业为主,以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化综合园区,目前已有57家企业签约落户,预计今年5月份开园投入使用。   3月16日上午,记者在科创园项目现场看到,13栋主体大楼室内、楼体外立面已装修完毕,项目施工已接近尾声,工人正在开展道路施工以及绿化种植等收尾工作。据了解,洋浦科创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0万平方...

已动工!德阳大学科技园效果图惊艳曝光还有这些细节……

已动工!德阳大学科技园效果图惊艳曝光还有这些细节……

  未来,一座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的城市“研发大脑”将在形成,并与其他产业功能区的生产、转化等功能形成协作协同,引领带动德阳高质量发展。   德阳大学科技园项目总体规划面积3.1平方公里,主要聚焦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和数字经济“3+1”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实用性和创新型应用研究,全面提升以研发为主的核心竞争力。项目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