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师古镇
盐市街社区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1,为镇中心区。…[详细]
回龙社区:成立于2004年12月,位于师古镇场镇中下段,东面与红豆树村接壤,南面与师古村相交,西面为盐市街社区为邻,北面与洛阳村相接,辖区面积1.6平…[详细]
师古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清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虎林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122,为镇乡结合区。…[详细]
共和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位于师古镇东部的红豆村,是典型的什邡传统产业,以种植烟叶为单一的产业模式,缺少变化,也导致经济没有明显的突破点,村民收入一般。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红…[详细]
大泉坑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思源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苏家桥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双安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九里埂村的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详细]
地名由来:为纪念出生在本镇师古村的清代农学家,中国有机农业鼻祖,《三农纪》《正情说》作者张宗法(字师古),故名。
2022年9月,2021中国西部百强镇名单揭晓,师古镇位列第85位。
2022年6月,师古镇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2022年2月,师古镇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城市化发展区)。
2021年11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认定师古镇为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师古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榜单公布,师古镇位列第942名。
2020年9月,师古镇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90位。
2014年7月,师古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中国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之师古镇:为纪念出生在本镇师古村的清代农学家,中国有机农业鼻祖,《三农纪》《正情说》作者张宗法(字师古),故名。
师古镇位于中国四川省什邡市西北部,距什邡市区12公里,距省会成都市65公里,省道彭什路,县道永马路纵横交错。师古镇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平均气温15.9℃,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无霜日300天,日照时为121257个小时,平均海拔560米。属国家级重点小集镇。
清朝初年“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中,因徐家场距东之什邡、西南之彭县较远,周围之场镇亦稀,当时入蜀移民便在这一代插地垦荒。入蜀的徐姓老人,在插地的沉犀水(洛水支流)河边搭棚开店。因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出产丰富,移民逐渐增加,货物交往增多,商业日趋繁荣。当初在离徐家幺店子不远,有一座白衣庵。以后,移民在此为崇祀桑梓大神,相继约建庙宇,谓之十六庙。徐家场从徐姓老人搭棚开店,到相继建立会馆、增设店铺,逐渐成为全县较大集镇,老百姓沿袭呼为徐家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此地以盛产烟叶富甲什邡,乃取其在云华山和西山之麓、石亭江之西的地理位置,更名为云西镇。师古镇于2006年4月17日由原云西和民主两镇合并而成,因是农学家张师古(张师古,清代四川什邡人,尤精草书,著有农学专著《三农纪》,该书对农事的方方面面条分缕析,见解独到。此书被纳入《中国农业遗产集》,张师古死后葬于什邡师古村。)的故乡,故合镇后取名“师古镇”。
村镇师古镇辖13个村,246个村民小组,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4个居民小组。师古镇共有总人口44038人,15305户,有汉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城镇人口4500人,外来经商及暂寄人口达5600余人,师古镇历来是川西农副产品集散地,商贸云集市场繁荣。
师古镇交通条件尚可,省道什彭公路(什邡市——彭州市)由东向西横穿镇域,路面宽12米,为水泥路面。另有县道永马公路(永兴乡——马井镇)穿过镇域,为沥青路面,此外还有民金路(民主镇——金羊村)、白云路(红墙村——白蜡村)、灵云路(灵杰乡——云西镇),现师古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但是乡村公路等级较好,以沥青和水泥为主。
①电力:现状供电由位于城镇徐家场边缘的云西220KV变电站和民主110变电站对各村供电。电源充足,各村及城镇均设有1—2台变压器,其现状电力资源丰富。②师古镇邮电通讯事业发达,已经形成程控电话、移动市话、移动电话、数据舆Interner网的信息传递系统,2007年,师古镇电线门,已安电线部,电线%(以人口计)。形成了畅通世界,览游全球的信息网络。
师古镇一角师古镇地处人民渠上游,位于什邡市西北部,平均海拔高度560米,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211亩,其中农业人口44038人,劳动力26057人。辖13个行政村,3个居民社区,属平坝和丘陵相结合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土壤以褐黑色土为主,肥力水平适中,水资源充分属于自流灌区。
师古镇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夏季暴雨较多,秋季气温下降快且多连绵阴雨,冬季长而温暖,少雨多阴。师古镇年平均气温15.9℃,据多年气温资料分析,蕞高年平均气温18.1℃,蕞低年平均气温14℃,蕞热月为七月,月平均气温27.1℃,蕞冷月为一月,月平均气温5℃,多年平均0℃以上活动积温5750.6℃;年无霜期为300天;年平均降水量llOOmm,蕞多可达1420mm(1963年),蕞少为699.3mm(1965年),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蒸发量达1100.8mm,历年平均气压947.3mmHg,年平均为风速1.5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004.49小时,全年太阳辐射平均为80.05千卡/cm2,常年风向为东北风,其次为北风,夏季多为南风,气象灾害主要为低温、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其中以洪涝灾害为主。
师古镇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红岩渠、人民渠是师古镇主要的灌溉渠系,鸭子河、斑鸠河贯穿师古镇。
植树节师古镇土地总面积为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982.7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复种性广,属自流灌溉,是四川省重点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叶烟生产和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是什邡市袋装食用菌、大田(棚)蘑菇、黄背木耳生产基地,中药材生产基地。截止2007年7月31日,师古镇土地按一级分类如下:耕地:面积为2665.5亩,占师古镇的幅员面积55.5%。居住建筑用地284.56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32.51%。公共建筑用地53.91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15.21%,其中:行政管理用地6.10亩,占师古镇面积的1.72%;商业金融用地18.12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5.11%;医疗卫生用地1.21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0.34%;文体科技用地13.58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3.83%;教育机构用地11.43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3.23%;集贸设施用地3.47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0.98%。生产建筑用地57.98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16.36%;仓储用地4.97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1.40%;对外交通用地16.62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4.69%;道路广场用地62.25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17.57%:公用厂程设施用地4.85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1.37%:绿化用地38.9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10.89%其中:公共绿地32.25公顷,占师古镇面积的8.01%:水域及其他用地322.62公顷:规划范围总用677.2公顷。土壤以褐黑色土为主。耕地土类共有3种:褐黑泥田、夹沙紫泥田、紫黄泥田。
师古镇总耕地面积为39211亩。耕地植被以栽培作物为主,林地面积208.6公顷,森林覆盖率21.8%,林地植被以杉树和意扬为主,香樟、杨树、银杏次之。
张宗法 [生卒]?-? [籍贯]什邡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小传] 少勤学,博闻强记。善为文,尤工草书,人得尺幅常珍藏之。然性孤傲,淡于仕进,以居家读书著述自娱。卒年八十余岁……张宗法详细信息++
清宣统二年(1910年),属第五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二区一联保,为二区区署驻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云西镇(无建制)、四平乡。
1952年,设云西镇和洛阳、白蜡、九乡、民主4乡。
1958年8月,1镇、4乡合并为前锋公社。
1958年11月,析置云西、民主2公社。
1970年,云西镇并入云西公社。
1983年,云西、民主2公社改乡。
1985年1月,云西、民主2乡并入云西镇。
2006年4月,云西、民主2镇合并为师古镇。
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
区划: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师古镇
·2021中国西部百强镇 (第85名)
·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第942名)
·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 (第90名)
·四川省首批“省级百强中心镇”
·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什邡市部分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2019年德阳部分乡镇区划调整方案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纠错!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