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经开区:以产业带动服务争创千亿工业园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工信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我国的头部台百万千瓦级核电主泵就诞生在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德阳市经开区规模工业产值,从50亿元跨越到500亿元只用了3年,显露了灾后重建的巨大效应。原有的机械、食品、化工三大工业支柱都增加诸多新元素。我们力争今年年底实现销售收入过600亿元,并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超千亿园区目标。”10月28日,德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振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们园区一直以来都是在走科学招商这条路,围绕‘三新’产业做文章,希望能多引进一些投资额度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德阳经开区招商引资局局长赵振臣告诉记者。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德阳经开区目前正围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三新”产业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布局科学合理的特色工业园区发展新格局。加快现代化新城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的打造。
新装备制造业是该区的核心优势产业,区内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锅炉、东方汽轮机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园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以二重世界头部的8万吨模锻压机和第三代核电自主化项目为标志,装备制造业不断上规模、上能力、上水平。“现阶段,在我们园区投资的企业大多数都是在新装备制造业这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紧密结合,进一步的节约了生产成本”,赵振臣说。
德阳经开区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形成了水、火、核、风、气“五电并举”的产业格局,并加快向太阳能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延伸。其中,年产核电装备装机总量达600万千瓦,占全国装机总量的60%以上,从核发电系统的电机、核泵、转子、蒸发器、压水堆主管道、阀门到重容、控制设备等已经形成了目前国内蕞完整的产业链。赵振臣还告诉记者:“西博会期间,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一行在德阳参观了,中法合资的东方阿海珐核泵有限责任公司,它主要是生产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主泵及其驱动电机的研发、生产,属于国际型高科技企业。”
配套服务作为软环境重要指标之一,是现代工业新城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据了解,德阳经开区规划有10平方公里,用于对接国家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和国家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转型。该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项目用地前“零费用”政策》,在税收、财政扶持等方面也制定了一批优惠政策。
“园区管委会还专门成立了入区项目跟踪服务领导小组,严格入区项目审查标准,规范项目审查程序,对落户项目从工商登记到开工建设实行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赵振臣说,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驻厂制”,委派专人到项目建设现场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目前,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外来投资蕞集中的区域之一,成为国内外众多投资者蕞具吸引力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目前,经开区正以打造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契机,抓住建设成渝经济区、推进成德同城化进程的机遇,进一步强化分工与合作,坚持差异化和错位发展战略,推进两化联动,努力实现生产性服务专业化集聚式发展,生活性服务多元化均衡式发展。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工业设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各具特色的核心商务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努力把开发区建成德阳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基地。
截至目前,德阳经开区已有各类企业1100余家入驻,拥有工业企业4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余户,产值和销售过亿企业22户,产值上10亿的企业3户。今年底将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
记者获悉,按照该区“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区自主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内一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将陆续建成。届时,将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上百亿企业3户、上亿元企业50户;实现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三新”产业和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全区进入全国先进开发区行列。
正如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友成在此前结束的西博会上所说:“我们有信心,也有条件率先实现1000亿工业园区,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排位中位居前列,努力成为科学技术先进、制造能力强大、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社会稳定和谐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园区,成为四川乃至中国西部一流的工业园区。”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