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清平镇探索土地托管实现村集体与农户双增收
大众网·海报新闻高唐10月17日讯)10月16日,高唐县清平镇土地托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西小村举行,探索推广“土地托管”模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使农户方便得实惠。
据了解,自2015年起,清平镇西小村党支部书记田丁存与冠县军华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村内发展了几十亩的订单小麦。稳定的产量和价格,巩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2016年,很多村民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开始大面积种植订单小麦。合同约定,合作社承诺以高于市场价1角的价格收购小麦,近两年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和成本的增加,以高于市场价5分的价格收购,且由合作社免费收割。很多村民因此尝到了“甜头”,开始转变种植方式。去年秋收后,以前很多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也放下“戒备”,开始种植订单小麦。高产又稳产的订单小麦,每亩可比普通小麦增收200元。
近几年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稳定的市场行情,使田丁存和合作社有了新的思路,他们决定探索新的土地经营模式。2019年夏,合作社与村民签订土地托管合同,村民每亩仅需向合作社交150元钱,合作社承担种子、化肥、除草剂等农资,负责深松、播种、施肥、二次飞防等,村民仅需要做好浇地、排水、收割等。根据协议,合作社承诺通过精细管理和技术支持,可以保证托管地块产量高于其他地块,否则由合作社补齐差额。收割后,合作社以市场蕞高价格收购村民玉米,村民如有其他打算,也可自主处理,村民只需退回100元托管费用。
在合作社更为科学、更为精细的管理方式下,受托管农民的玉米产量和收入都有了保障。据16日初步测产,刚收割下来的鲜玉米槌亩产在2700斤上下,比普通玉米每亩至少增产200斤,至少增收100元。除去灌溉和收割成本,每亩纯收入超过1000元。
据参加土地托管的贫困户高金兴介绍,今年的玉米管理他自己几乎没往地里去。
“自打种上玉米,我来地里的次数很少,快熟的时候,去了两次地里,打了几个电话,粮食就收到家里来了,给我解决了很大的困难。”53岁的高金兴,肢体二级残疾,而且家中无其他劳动力,家中4亩多地都种了粮食。托管以前,每年的收割让他发愁。今年他把2.5亩地交由合作社托管,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方便和踏实。
谈起未来的打算,田丁存介绍,随着土地托管模式的推进,规模应该可以达到2000亩左右,村集体增收效果会更加明显,合作社运转会更加流畅,村民种植收入还会再提高。
“土地托管”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也是清平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现场教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清平镇注重充分激发党员的干事创业积极性,鼓励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实现村集体与村民收入双增收,同时还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真正把为民初心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为民行动。))
【更多新闻,请下载海报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8/106597009】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广告业务联系方式网站地图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