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供需内容发布!新材料科技成果在蓉落地按下“加速键”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佳慧
3月21日,2025“科创天府·智汇蓉城”新材料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大会在蓉举行,进一步助力创新产品“找市场”,成功搭建起新材料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对接桥梁,精准挖掘出一批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宝藏”。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共同主办,活动上发布了220余项供需内容,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及科技企业各方代表130余人参加。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活动现场发布了《新材料科技成果供应清单》《新材料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两份清单聚焦新材料领域,精准对接“供需”两侧,搭建起高效信息交互桥梁,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
据介绍,两份清单囊括了60余项高校院所的成果项目,梳理出50多位高校教授的新材料科研方向,收纳90多项在蓉高校的高价值材料专利,同时还挖掘梳理出成都、遂宁、德阳、眉山等地20多家材料企业的技术需求项目,充分提升了科技成果的“曝光度”,切实帮助创新成果对接实际应用场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
“通过今天的发布会,后续,供需双方还会深入交流磋商并公布正式信息,企业将依据材料研发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应用领域开展精准对接,全力推动成果转化。”代表先进材料联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的轮值理事长单位、宏明电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刘成荣说,“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核心聚焦在创新与产业化。‘供需’双方发布信息意义重大,它能精准勾勒应用场景,促使材料研发与实际需求无缝对接,为整个产业链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推动更多科技政策深入企业,引导企业重视科技创新、用好科技人才、加速成果转化,成都市技术转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执行秘书长李佳穗就成都市科技创新惠企政策做了专题推介。
“年初时,联盟就促成了6组成果转化专班与重点产业联盟的‘结对’,共同开展企业技术需求挖掘、成果转化服务。”在李佳穗看来,作为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团体,一定要跟企业、产业、场景形成互动。“联盟带领成果专班,聚焦重点产业,把我们收集梳理的科技成果拿出来多晒,多跨界碰撞,才能够促成更多的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李佳穗坦言,本次与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共同举办活动,就是搭建起这样一个“晒成果”的平台,促进各方的成果找市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缩影。
“下一步,联盟将蕞大限度发挥技术经纪人和科技成果专员的作用,在把科技政策‘吃透’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研判、技术成熟度评价、科技供需撮合交易、创新产品市场拓展等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在服务产学研合作的同时,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李佳穗说。
作为促进新材料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及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成都谋定而后动,积极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汇聚来自遂宁、德阳、眉山等多地科技企业,搭建起“供需对接-校企合作-成果转化-政策赋能-产业协同”的专业化服务链条,成功促成3项校企联合创新项目进行签约。
现场,四川大学教授团队与成都俊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团队与康泰塑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四川川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与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3项校企联合创新项目成功签约,不仅意味着产学研深度融合有了实质性进展,更预示着新材料领域将注入新的研发活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迈向新高度,提升区域新材料产业整体竞争力。
“我们这次与四川大学签署了关于纤维复合特殊密封材料技术联合研发的意向协议,简单来讲就是运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实现良好的密封性,解决发动机的漏油、漏水、漏气等问题。”成都俊马密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渊介绍。同时,活动现场发布的两份供需清单也引起了邓渊的兴趣,他希望能够从中寻找到潜在的合作伙伴,会后继续进行沟通碰撞。
这已经不是邓渊头部次参加类似的对接活动,在他看来,活动搭建了向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研发咨询的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公众对新材料行业的认知度相对较少,活动可以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士了解企业的产品和供应现状。
“活动在场景、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都能提供支持,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邓渊说。
如何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与科技创新相互赋能,实现互利共赢?活动现场,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院长、成都市先进材料产业生态圈联盟秘书长刘全以“‘高校+企业+政府’协同创新:新材料赋能成都建圈强链新生态”为题,展开了主题演讲。
刘全认为,从创新层面来看,成都已处于国内先进位置。“成都蕞大的优势在于材料科技创新资源,本地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如何以区域协同促进产业链发展?刘全建议,“成都可联合绵阳、德阳、乐山、眉山,在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材料、先进电子元器件材料、智能终端材料领域展开合作;联合德阳、眉山、遂宁,聚焦动力和储能锂电材料、光伏材料、氢能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助力新能源及汽车产业;携手绵阳、德阳,就高强、高温、高性能及特殊用途的先进结构与功能材料,推动高端装备与前沿应用发展 。”
活动上,科技创新项目——“透明陶瓷材料研发及产业化进展”,产业创新项目——“仿生荷叶结构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进行了路演,大连理工大学成都研究院中试平台和成都产业集团产业园区也进行了现场推介。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或拨打互动热线“”报料。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由德阳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